“双11”来到了第15个年头,尾款人抓紧时间抢购的同时,也要注意,网络消费中“馅饼”与“陷阱”并存。今晚19:20分,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都市频道“2023网络消费维权之夜”,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中国消费者报社,携手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、专业律师团队,共同帮您“避坑”网络消费的各种套路,“共筑网络诚信 提振消费信心”。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显示,2023前三季度,全国网上零售额108,198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.4%。庞大的消费人群,迅猛的增长率,网络消费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如何维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成为了消费维权的新课题。“2023网络消费维权之夜”现场,将通过7个典型案例,1场直观的现场试验,为您揭示网络消费中的种种套路,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,现场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负责人及律师团队,也将围绕案例所反映问题,帮您支招,一起找出维权难点,打通维权堵点。
7大案例 为您揭示网站“圈套”
现如今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换上了智能手机、学会了网上购物,数字化时代下,“银发族”的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,成为了线上消费增长的新动能。就在老年人鼓起勇气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,一些网络主播们,开始利用情感攻势、促销套路等手段,“拿捏”着老年人的“钱袋子”。再加上许多新概念,新玩法,以及隐藏在支付通道中的红包陷阱等等。网购过程中如何保护他们开心购物、不被“套路”呢?
与老人们相比,“触网”时间更久的年轻人们,以为自己已经深谙这种种促销中的门道,就会更加注重选择大平台、大品牌。本以为有了平台保障,没想到“陷阱”依旧存在。高额的打卡返现活动,吸引众多消费者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,投入很多精力在打卡中,可最终却“打了脸”,还遭遇了经销商和平台之间的“踢皮球”。还有标榜“专业”“认证”的服务平台,最终提供的却是不透明的消费过程、以及无法判断专业度的服务人员。这些情况,消费者该如何找回自己本该享受的保障服务呢?
“2023网络消费维权之夜”将呈现7个典型案例,涉及直播促销、网络支付、食品安全、家政维修服务、二手车交易、农资产品交易等网络消费方方面面,为您揭示网络平台的种种“圈套”。
现场试验 关注网络信息安全
最近,视频网站上通过人工智能换脸,《亮剑》里的主角用英语飚起了台词,通过小程序用户也可以将自己变成电影里的人物。新技术带来欢乐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种名为“AI换脸诈骗”的新骗术。
有一些人喜欢在微博、微信、QQ、陌陌等社交软件的朋友圈中,通过文字、照片、视频等来记录和分享日常的生活工作,可能也会给一些不法之徒带来可乘之机,导致资金的流失或隐私的泄露。
“2023网络消费维权之夜”为您现场演示“AI换脸技术”,帮您找出“AI人”的破绽,维护个人信息安全。
专家支招 帮您应对网络维权
针对网络平台管理责任不到位、商业营销行为不规范、消费者维权成本高、维权通道不顺畅等诸多问题,邀请专业的律师团队,为消费者现场提供法律意见。同时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三地消协组织,发布消协观点,对于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严重、整改不及时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电商企业,三地消协组织将通过约谈、劝谕等手段积极履行法赋职责。
汇聚社会力量,发挥各方作用,“共筑网络诚信 提振消费信心”, 为消费者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环境。
|